第689 章 接见与授官
与崇纶相隔不远的李鸿章和兄长李瀚章,随着同行的刘坤一闲聊着。 自从武昌城被讨虏军攻破后,无路可去的李鸿章便跟随曾国藩一帮家乡子弟亲朋一起投降了圣国。 经过二个月的无所事事之后,他本以为会与其他的普通满清降官一样,就在湖北武昌府就近安排个打杂的闲职,做做幕僚一般替圣国官员出出主意,要慢慢地等待出头机会。可没想到,没过多久,驻扎在武昌府城的讨虏军将领,甲七师师长彭玉麟和副师长林始发不知从哪里得知他是安幑人士,便将他要了去,充任甲七师师部参谋,随同甲七师前往菏南和安幑一带攻城掠地。 李鸿章想着这天下看样子也终究要全部归圣国所有,自己想要做一番事业,光宗耀祖,除了选择投靠圣国外,别无它途。既然投靠了圣国,便好好立功,早日出头吧。经过他这两个月的暗中观察与了解,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那位圣王是真的想要招纳读书人! 而且,他注意到,这贼兵叛军出身的圣国,根本就没几个读书人,因此才会对读书人如此渴求。大概那位圣王也意识到,想要治理好这天下,唯有掌握和依靠读书人才行。而自己,正是圣国急需的读书人,又有满清官府地方官员的任职经历,正是对方招募的重点。 于是,李鸿章打起精神,满怀希望地跟随彭玉麟前往北方作战前线。 还真别说,他这一去还真就立了大功,不但一路行军参谋,协助安排布置好后勤保障等闲杂事务,还一眼认出了假扮普通清兵想要逃跑的满清大员、左都御史袁甲三。 不但如此,李鸿章还向师长彭玉麟献策,派兵前往不远的袁甲三老家,将他的老母亲、兄长和子侄血亲请来,成功将袁甲三劝降。 于是,立下大功的李鸿章,不但得到彭玉麟的重视,将自己被俘虏的兄弟全部解救出一期投靠了圣国,还被彭玉麟推荐,至中华帝国的国都圣京,接受帝国皇帝的召见。 就这样,李鸿章和兄长李瀚章,一同来到了圣京。 他本以为到圣京,也就是走走过场,最多被皇帝召见勉励一番,然后被派往地方,安安份份地当一名知府或者运气好点当名道员了事。却没想到,此番来圣京,竟然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先是搞个另类的科举,考试了一番,李鸿章没想到自己老老实实写出自己的所知所想,竟然被选为探花。他立刻意识到,这帝国的皇帝,还真的完全与满清的皇帝不一样了。 通过这次的考题,李鸿章大概猜到一些端倪。而等他和其他官员被安排进入圣京织造局参观,看到那些西洋机器,听到那名执事所介绍的,新式西洋机器与旧式纺织机比较之后,他更加断定,这是帝国皇帝特意的安排。 其目的,便是让他们这些官员长见识,同时也是考察他们,给他们启示:帝国需要的,是发展基础工业,兴办实业的官员,而这途径,便是学习洋务、开展洋务,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兴办工厂。 不过,回想起刚才看见的那一幕幕,尽管李鸿章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准备,还是不禁为之惊叹不已,实在是太过震惊了! 这仿制的洋人机器,实在是性能惊人!他知道,洋人的机器设备五花八门,这回皇帝命人组织他们看的,只是织造局里面的新式缫丝机和新式提花织机。可单单这两样,便能彻底将一个连年亏损的织造衙门变成年盈利二百万两银子的工场,李鸿章不由得惊叹这西洋机器对于这个丝织业巨大的影响力。 这还只是江宁一带的丝织,换了整个江南,整个华夏,又该如何?还有棉麻织布!单单从衣服这块,便得对整个华夏带来多大的冲击?若是再加上各行各业,这西洋机器对华夏的冲击,得是多么的惊人和恐怖? 李鸿章突然又觉得庆幸!若是没有帝国的皇帝,怕是到现在,这些洋人的机器还在华夏国土之外,不断地生产各类低成本高利润的物件,再推销到华夏来,赚取华夏的财富。换了原本的满清,李鸿章不敢想象下去了。 难怪满清朝廷坚持不肯放开通商口岸,坚持多年也不肯与西洋列强重新修订合约,若不是这样坚持,怕是用不了几年,整个满清国土都已被洋人的产品侵占了。不过,尽管如此,以朝廷的软弱,和满清皇帝以及满蒙王公贵族们的死要面子、实际懦弱怕事的性子,应该撑不了多久,只怕洋人再随便找个借口再发动一次战争便会屈服,到时候,只怕整个华夏铺天盖地地都是洋人的产品了。 而且,若还是像以前一样,光靠闭关锁国般的抵挡是没有用的。抵挡一年两年,五年十年,难道还能抵挡一辈子?更何况还是私自流入的洋货,更让朝廷连关税都收取不到。李鸿章是个明白人,他自然清楚,唯有自己也能生产不逊于洋人的货物,才能抵挡洋货的大规模入侵。 因此,帝国此举,大力引入西洋机器,开办工厂,发展洋货,实在是一个自强的唯一方法。 李鸿章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 这次来圣京参观之前,他还只是想着要做一名造福一方百姓、流芳名于世的好官,一展自己的抱负,“修己以安百姓”。可没想到,一场另类的科举考试上的考题,提醒了他,让他意识到,这个时代与以往都不一样了,光像自古以来的贤官,死守陈规,照着四书五经修身养性教化百姓还是无法造福一方,只有适应当今世界潮流,顺应大势,才能有所作为。 而这通过这次对圣京织造局的参观,那名执事对新旧缫丝织机的对比,一下让他大开眼界,视野豁然开朗了。并且,他想得更深,引进和大力推广发展先进的西洋机器,是非常好重要,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制造这些机器,拥有一批有能力仿制这些机器的国人,掌握这些技艺,才是根本。 李鸿章第一次察觉到自己学识不够了,他迫切地想了解西洋诸学。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参观结束了,有讨虏军士兵引着众人走出丝织厂房,前往圣京织造局的原衙门前殿。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从李鸿章面前经过,李鸿章愣住了:想不到他也来了!李鸿章不由得心头涌起一股怒火,继而,却变为一股快意! 他上前几步,朝满脸惊讶地安幑巡抚福济道:“呀,这不是抚台大人嘛?想不到会在这里碰到大人,卑职与大人还真是有缘啊。” 福济讶然,他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碰见李鸿章,这位自己曾经的手下。当初,攻打长毛立下大功时,自己抢了他的功劳,尔后他战事失利,自己又落井下石,将所有的责任和罪名都栽在他头上。不过,这也正常,谁让自己是堂堂从二品的巡抚大员,而他只不过是自己一手提上的四品道员而已。而且,又没任何关系,又是汉人,难不成,还要自己去承担所有罪名? 即便是如今大家同为中华帝国的降臣,自己也是堂堂巡抚投降,而他李鸿章,不过是小小已开革的道员归降,相信帝国朝廷会清楚孰轻孰重。他李鸿章,即便不在大清,在这中华帝国,也得乖乖在自己手下安安分分地夹着尾巴做人。 想到这,福济点点头,完全不当回事:“原来是渐甫啊,也归顺帝国了?这就对了嘛,跟着满清,怎么会有前途?以后忠于帝国,好好为百姓做事!不过,以后可不要再称抚台了,本官早已归顺帝国,岂能再提前朝之事?”说完,自顾自地往前而去。 李鸿章看这位狠狠地阴了自己一手的前上司,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浑然不记得曾经如何对待自己的,不由更恨,但一想到如今他一名满洲镶白旗人,堂堂巡抚大员,如今却投靠了抢了他们满旗人江山的叛军,不由又是几分快意,同时对其更是鄙夷。 罢了,都过去了,这样的人物,理他作甚?只是想到好歹他曾经也是一省巡抚大员,想必帝国会重用他吧,但一想到此人的官品,若是日后同朝为官,还在他手下的话,自己可就郁闷了。 胡思乱想着,李鸿章和兄长李瀚章已经不知不觉中来到前殿,这时,随着一声山呼般的声音响起,却原来是帝国的皇帝驾到了。李鸿章被身旁的兄长李瀚章一拉,也连忙跪地拜倒:“罪(微)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李鸿章这才慢慢抬起头来,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只见前面的大殿平台之上,端坐一名中年男子,身着明黄龙袍,头戴仿汉真龙天子金冠,面色红润,一脸和善之色。 这便是那位,三年前还是粤贼头领、号称圣王,如今已是华夏的主人,中华帝国的皇帝冯云山! 尽管台上的皇帝面带微笑,态度和善,但李鸿章只觉自己的心砰砰地跳得厉害,八年前殿试面见满清道光皇帝时,他的心也没这么激动过。是自己越来越沉不住气了,还是心存期盼,想要在新皇面前有个好的安排? 台上的冯云山却一眼扫过众人,轻咳一声,顿时,整个大殿寂静无声,这才朗声道:“今日召集众卿来此,是朕特意为为之!让众卿参观了圣京织造局,了解下这些先进的西洋机器的巨大作用,便是朕的目的。不知众卿可有触动?” 说到这,冯云山不待众人回答,自顾自地接着大声喝道:“尔等大部分原本都是满清官员,就跟此次朕给你出的考题一样,其实都清楚满清为何要灭亡。不是灭在朕的手里,也不是灭在诸位手里,而是在于他自己,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朕要跟众卿说一句,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西洋诸国不单单机器先进,产品繁多,都想卖到华夏来攫取华夏百姓历代以来积累的财富,因此他们才要与满清通商,扩大通商口岸。如今我们中华帝国推翻满清,西洋的目标自然会对准我们中华帝国。朕以为,单纯的闭关锁国丝毫起不了作用,反而会让我们华夏离他们越来越远。因此,朕决定,要想抵制西洋的侵害,唯有自强。” 说到这里,冯云山指向刚才众人参观过的丝织厂,道:“别说洋人们的坚船利炮,武装到牙齿的诸般火器,我们中华帝国的装备还差上不少。单是像这样的洋布,若是大规模卖到帝国,想想看,帝国的织匠谁能抵挡得住,只怕所有织匠都没了活路。为此,帝国必须能自行生产这种洋布,不但如此,还得能生产洋枪炮,不,不叫洋枪洋炮,是我们自己的中华枪炮!” 说到这,天下的众人均是脸色大变,虽然还是寂静无声,但众人的心里,却已是惊涛骇浪。 原本像李鸿章这样的一些明白之人,早已清楚,陛下要进行变革。现在听到皇帝的话,连最迟钝的人也知道,皇帝这是要全面引入西洋之学,引进西洋的先进机器设备和武器,进行改革了。 冯云山并没有多说什么,对于这些满清降官,他最为重视的,只是其中的数十人,其余的,不过是顺带的买的马骨罢了,甚至其中有些投机的官僚和满清贪官,连马骨都算不上,等过了一两年,帝国政权稳定下来,他还会将至清理一下。他可不想这帮人将崭新的中华帝国官场给染坏了。 冯云山说完,内务部副部长谢享才从旁边钻了出来,掏出一份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冯云山,诏曰:满清降臣汉阳同知罗信南,笃志正学,好性理书,乃儒家理学大师,又主动背弃满清,归顺帝国,特封为浙江巡抚;满清降臣翰林院庶子沈桂芬,遇事持重,通晓洋务,锐意进取,特封为福建巡抚;满清降臣道员李鸿章,颖悟过人,清察天下大势,才华横溢,特封为江苏巡抚。” “罗信南、刘蓉……皆为知府,……..” 紧接着一连串的封赏诏命下来,可李鸿章一点都没听见了,他只是头脑嗡嗡炸响,头皮发麻,一股豪气在脑海中回荡。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被皇帝谕旨亲封为天下最富的江苏巡抚?一时间,李鸿章只觉鼻孔发酸,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在心头漫延。 他却不知道,他旁边不远处的原安徽巡抚福济满脸死灰,他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只相当于李鸿章的副手,这,这让他如何面对李鸿章这个当初的手下?可偏偏他又舍不得这个位置,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他只能忍住心头的不满,像吞了只死老鼠一般,接受下来。 而一旁原本沉静如水的罗泽南,饶是他生性沉稳,却还是差点惊叫出来。他怎么也没想到,新皇竟然会这么看重自己这一个丝毫不出名的一介书生,如此重用,竟然在圣旨中评价这么高,还将浙江这等重省托付给自己,这是何等的信任。 一时间,他眼眶都潮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