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逼迫
罗信等人便开始亲自统计起来,屋子里没有其他的书吏,只有他们六个人,一切数字都什么亲历而为计算出来。 虽然罗信已经统计出来三分之一,但是罗信需要统计的是整个南方所有的卫所。而整个北方却被分成了五份,分别有诸大绶,张居正,陶大临,陈瑾和温应禄五个人分别统计。所以,他们的速度便快了很多。到了第三天上午,当罗信还差着五分之一的时候,张居正等人已经先后统计完毕,看着统计数字,张居正五个人脸色好了许多,聚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轻声议论着。 一直到黄昏时分,罗信也终于完成了整个南方的统计。用手搓了搓脸道: “下班,回家。明天我们把整个南北的统计汇总一下。” 众人纷纷应是,神色也都轻松了一些,一起向着外面走去。罗信回到了府中,陆元便上前道: “老爷,刘将军来了。” 罗信平静的眸光略动,然后点点头道:“在哪儿?” “花厅!” 罗信举步向着花厅走去,一步迈入花厅之中,那刘守有已经站了起来,两个人相互拱手施礼,罗信的目光落在了刘守有旁边桌子上的一个包袱,然后望向了刘守有,刘守有点点头,轻声道: “北方的!” “我们去书房!” 刘守有点点头,拿起包袱跟着罗信向着书房走去,罗信一边走,一边吩咐下人,准备酒菜送到书房内。 两个人来到了书房,罗信接过了包袱打开,里面是一叠厚厚的纸张。罗信一页一页飞快地看了起来,只是看了五分之一,罗信的脸上便微微现出了轻松之色,吐出了一口气道: “果然,北方的状况要比南方好了许多。” 刘守有不由苦笑道:“南方几乎没有什么战争,即便是当初有倭寇,那些倭寇也只是在沿海闹腾,对南方的那些世家大族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伤害,甚至还和那些世家大族有着勾结。如今倭寇早就被消灭了好几年了,那些世家大族更是活得有滋有味。 但是北方不同。 北方在这几年,先后经历了阿拉坦汗和黄台吉两次兵临京城,屠戮北方,北方的卫所几乎都被打残了,而且北方的世家大族原本就不如南方多,经历了两次屠戮,更是让很多世家大族连根被拔起,别说他们曾经侵占的屯田,便是他们原本拥有的田地都成为了无主之田。” 琴双点点头,北方的情况他比刘守有还了解。这些年,北方战事不断,先后有阿拉坦汗和黄台吉兵临京城,后有高丽兵犯北方。让北方一直处于危险的笼罩之下,特别是大量的大小宗族被阿拉坦汗和黄台吉屠戮了七八成,就是剩下的那些家族也变卖了大量的田产,搬到了南方。 实在是没有人愿意活在屠刀之下,所以如今北方什么最少? 人最少。 什么最多? 地最多。 地广人稀! 如此北方的问题就要简单了许多,这让罗信轻松了许多,而且心中也隐隐地有了一个想法。 放开了心情,和刘守有边吃边聊。如今刘守有的精神头不同了,因为如今裕王已经基本上被定位储君了。他早早地投奔了裕王,如此便不用担心裕王登基之后,自己的尴尬了。想到当初,心中还真是对罗信有着感激。 第二天. 罗信刚刚来到了礼部门口,便见到一个书吏站在大门口,见到罗信下轿,便急忙上前施礼道: “罗大人,徐大人有请。” 罗信便微微皱了皱眉头,如今虽然罗信是徐阶的手下,但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罗信和徐阶之间的关系,如果别人不搭理徐阶,会被视为骄狂,而罗信还真的不会。而且以罗信目前的地位,徐阶也拿罗信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个书吏见到罗信皱眉,心中就是一抖,生怕罗信不去,让他无法交代,便急忙道: “罗大人,高大人也在。” 罗信闻听,眉头皱得更紧,两个阁老在一起要见自己,这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下点头道: “走吧!” 很快,罗信就站在了徐阶和高拱的面前,还没有等高拱开口,徐阶便含笑道: “不器,快坐。大冷天的让你过来,有件事想要问问你。” “徐大人请问。”罗信落座之后,淡淡地说道。 “听说你将南北卫所的卷宗都集中了起来,在调查卫所名额之事,不知道结果如何?” 罗信对于徐阶和高拱知道此事,并不奇怪。别说有着张居正在,就是没有张居正在,从南北各地抽调卷宗,徐阶和高拱也不可能不知道。而且自己这方面的进程,高拱和徐阶都应该一清二楚。他们两个今日叫自己过来,不是要问统计结果,而是想要知道自己统计完之后,接下来的计划。因为那统计结果,他们两个人早就应该已经拿到手中。 当然,他们拿到的只是一部分,是属于他们自己人掌握的那一部分。最起码,南方的统计他们不知道。 “昨日刚刚统计完,今日准备汇总。所以具体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罗信平静地说道。 “数据出来之后,不器可有良策?”徐阶目光灼灼地望着罗信。 “没有!”罗信断然摇头道。 “没有!”徐阶目光微缩,一旁的高拱神色也是一凝,浅声道:“不器,如今国本风雨飘摇,今日请你过来,就是大家商议出来一个良策,你有什么想法,不如说出来,我们商议一下。” 罗信心中升起一丝讥讽,不过神色还是平静道:“高大人,我们这个所谓的小六部,只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这统计数据,真正拿主意的是陛下和内阁。我能够有什么主意?” “不能够这么说!”徐阶立刻打断了罗信的话道:“这件事具体的负责人就是你们这个小六部。你们不仅要拿出统计数据,还要拿出解决的方案,然后由内阁再商议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