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战略方向问题
蒙恬如此上报,除了这次事件比较大意外。秦军从开战以来还没有一次损失超过近两百人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无疑将震惊秦军高层。甚至是影响秦军战略政策的制定。 而蒙恬最希望看的就是能够将秦军的战略重心重新来回到北方来。因为秦军已经两次进行了西扩。第一次西扩为秦国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物资基础。特别是一些铬,镍的出现。这些资源为秦国的军工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起码,在钢材方面。其他六国将没有秦国这样厚实的基础。同时,秦国的第二次西扩,为第一次西扩打下了很好的消化吸收的基础。特别是蒙州等西部州,小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口从不到二十五,增加到了一百一十万。一些大一点的城市也开始出现。河西,一个依靠铁路交通枢纽汇集而发展的铁路城市发展起来。此外。一些工厂也在此建立。这些都是秦国发展西部,巩固其战果的坚实手段。就此,整个西部开始纳入秦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秦国纳入整个西部,西域的时候。也让秦国未来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迷茫时期。西域战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但需要等到来年才能正式结束。随着西域战事趋于结束,那么接下来秦国将要往哪里打那。秦国不能不打仗,因为军工企业如果没有战打的话,很难有发展的作为。不仅仅是军工。整个秦国的经济依然存在较为强大的消化能力。这种消化能力就是需要大量的廉价原材料。特别是一些未知原材料来谋取更大的利益。 煤炭,铁矿石,大量的木材。还有奴隶。以及未知其他资源。秦国期货最近又增加了一个稀土资源。这是秦国新兴的电子工业,随着电焊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秦国需要大量的稀土资源来制造电子产品。虽然只有收音机。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需要稀土资源。那就是柴油发动机。需要制造特殊铝材用来做柴油发动机的材料。但这些资源都需要寻找。是向东,向西,还是向北,还是朝南方发展。或者是,朝海洋发展。秦国的何去何从让秦国的高层们出现了很大的迷茫。 这种迷茫最先感到困惑的是军事。王翦作为秦军军事作战行动的计划部门的最高长官,最近的一系列军事计划制定让他感到了迷茫,秦国下一步军事行动要放在哪里?这是他搞不清的最大问题。 就连一向战略明确的国尉府都觉得很迷茫,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下一步秦国军事计划该如何走。而尚文则属于一个文官。他需要考虑的则是经济问题。一个政府的财政收入如何,才能决定来年战事是否要打。但尚文认为,来年应该休息。或者是进行一次军费压缩。消化一下战争产生的剩余物资。对于战略目标。尚文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军事武器发展固然很好。但他现在是秦国的丞相。如果过度花钱的话。秦国的整个基础就会垮塌。 所以,对于来年他根本就没有多想。而且,来年是尚文的第三个执政年。他希望不要爆发更大的战争。而是将战事控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压缩军费开支之后。把更多的财政用在秦国国内建设方面。特别是教育费用方面加大力度。秦国需要在教育方面进行一次改革。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不做长远打算的话。秦国这种优势就会丧失。 所以,当蒙恬这份电报送入高层手中的时候。各方可谓是各有各的想法。 迷茫的军方认为可以借此对付一下匈奴人。或者是,东部的山地人。因为两次西扩,秦国已经有足够大的地盘。而且国内一直叫嚣着要向北打到海洋。于是军方开始着重调查整理北方的形势。秦王得知此事之后。也表示,对匈奴人应该狠狠的打击。最好连根都灭掉。这是秦王坚决的态度。 而国尉府,作为军事机关,又是文官团体。他们则开始向商团发布消息。他们需要调查北方有什么资源。或者是,国尉府可以从商团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武器。 而尚文则认为,秦国目前未来一年之内最好不要打仗。因为财政情况不乐观。而且,从外交方面来看。六国的局势也较为复杂,特别是韩国,赵国。赵国局势还不是很担心。主要是他国内乱。反倒是韩国,韩国的整体实力正在迅速崛起。韩国的工业化速度要远远超过尚文的想象。虽然韩国不能自己发电。但是却可以大规模的引进人才。设备可以采用零部件组装的方式组装安装。就是这样韩国实现了其电力化。此外,韩国正在建设他们自己的教育体系和大学院校。而这些都是免费的。也就是说,韩国开始注重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相信不久的将来。韩国将是秦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是尚文最为担心的。但秦国好像对韩国并不上很看重。相反,他们认为韩国可以是秦国最有利的投资地区。交通便利。赋税对秦国优惠很大。 韩国之外。还有就是南方的开发。巴蜀之地正在开发。秦国的陈仓高速公路勉强开通。加上其两年三熟的有力环境,那里是秦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重要的白糖潜在产地,而顺着长江,就是黄金水道。秦国对南部铁路建设需要第二年才能预计完工。而那里的造船厂却已经初具造船能力。这些都需要财政持续支持才行。所以,未来的一年对秦国发展极为关键。就看战略重点落在那里。只有战略重点确定,秦国来年的局势才会发展明朗。否则,秦国将要白白耽误一年。对于这个问题。尚文的文官集团将要担负起重要的责任。因为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指标。文官显然是负责这块的。而且有绝对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