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天下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七十六章 人之弱点

第六百七十六章 人之弱点

    南唐宫廷政变几天后,李庆安已身在浚仪县,浚仪县是汴州的州治所在,也就是今天的开封,沿汴河再向南走数十里,便抵达陈留县。

    视察漕运和江南是他早就安排好的计划,开元之所以能盛世,在于年轻的李隆基励精图治,名相辈出,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另一个关键点便是江南得以开发,漕运疏通,使江南物资大量运抵关中,官仓富足,税赋轻减,各地物价低廉,人民生活普遍富足,开元盛世方得以出现。

    但随着李隆基放纵权贵对土地的兼并,终于使得天下财富越来越集中在权贵手中,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说到底还是一个切蛋糕的问题,古今亦同。

    但随着安禄山叛乱和朝廷内部的巨变,天下财富又面临重新洗牌,作为掌天下大权者,李庆安首先要考虑恢复秩序,恢复被兵乱破坏殆尽的河北民生,这就需要朝廷掌握大量的资源,其中最关键的是粮食。

    他准备用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使大唐的人口恢复到天宝初年的水平,而经济恢复到开元十年,那时大唐的繁盛将再度出现。

    在他所有的计划中,漕运和江南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漕运并不仅仅是官运,漕运其实是一种交通,唐朝没有汽车火车,也无法出现,但却能大力发展水运,水运的量大便捷同样能沟通南北东西,发挥商品物资交流的巨大作用。

    在天下渐渐平定之后,他的关注重心也将转到经济上来。

    浚仪是漕运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汴河和白沟河在这里交汇,早在开元年间,这里的汴河沿岸便修建了巨大的仓库群和物资堆放地,由于漕河堵塞,天宝后期这里便渐渐冷清下来,物资越来越少,巨大的仓库群也成了无数流民和野狗野猫的栖息之地,原本因漕运而繁华的浚仪县经济也开始衰败下来。

    但随着朝廷对漕运的再度重视,左相国崔宁亲自赴江淮、河南疏通漕运,作为整个河南道的河运中心枢纽,作为河南道观察使驻地和河南漕运府驻地,浚仪县的重要地位再一次彰显。

    李庆安这一次东巡主要以乘船为主,二十几艘官船在汴河内行驶,两岸依旧有骑兵队护卫,天下着蒙蒙细雨,两岸是两排防风树,树木葱郁,在树木的缝隙里不断可以看见大片农田和村庄,冬小麦已经收割,水稻种下去了,水田中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不时有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抬头向这边望来,他们头戴竹笠,在田间忙碌着,汴河两岸仿佛就是一幅平静而充满生机的画卷。

    李庆安负手站在船头,远远地欣赏这幅美丽的画卷,河南道没有遭遇安史之乱地摧残,这一直让他感到十分欣慰,河北虽然涂炭,但毕竟地域不大,而且大部分民众都已顺利转移,安史之乱的祸患已经降到了最小,河东、河南这两大中原腹地没有被破坏,这就为他的大唐中兴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有亲兵大喊:“上将军,前方已到浚仪码头了。”

    南方两里外的浚仪码头已经清晰可见,一片巨大的仓库群从树梢上方显现出来,他们在船上便可感受到码头上敲锣打鼓的欢迎气氛,估计地方官全来了。

    李庆安忽然想起一事,便对韦青平笑道:“过几天路过陈留时,我倒想上岸去看一看,去看一个故人,估计他伤势也快好了。”

    韦青平没有回答,李庆安回头看了一眼,见幕僚韦青平正坐在地图前,双手抱着一个茶杯,一脸忧心忡忡,没有听见他说话,从上午开始他就这样了,李庆安不由笑了笑问道:“韦先生还在想成都之事吗?”

    韦青平叹息道:“没想到最后竟然是李系赢了,此人崇尚武力,姓格暴戾,想让他投降,估计很难,他必然会全力抵抗,我担心蜀中浩劫啊!”

    “嗯!”

    李庆安也点了点头,“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彭王李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但最后还是输了,只能说是上天不眷顾他,也只能说他在大事决断上比不上李系一党,李仅失败,那必然难逃一死,只可惜阎凯没有能脱身,也跟着玉石俱焚了,这也算是我的损失,好好厚待他家人,也算是给他一个交代吧!”

    韦青平还是有一点不甘心,他又问道:“殿下,难道蜀中就没有避免浩劫的可能吗?河北道已经毁了,如果巴蜀再毁,生民涂炭,大唐的复兴就不会那么容易了,殿下,我最担心的是这个。”

    李庆安沉吟一下,“先生的担忧其实也曾是我的担忧,我之所以迟迟不发动对南唐的进攻,就是希望他们内部生变,我们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拿下南唐,如果李亨愿意投降,我甚至可以让他做一个逍遥王爷,当然,我也知道这不可能,所以我才想利用南唐的太子之争,尽可能地削弱南唐实力,只是我没有想到李仅会那么软弱,但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每个人都有弱点,我们只要抓到关键人物的弱点,或许也能避免蜀中的兵灾浩劫。”

    韦青平似乎听懂了什么,他一阵惊喜:“大将军已经安排了吗?”

    李庆安点点头笑道:“我已经安排情报堂去做了,我相信情报堂不会让我失望。”

    李庆安眺望着眼前富饶的土地,望着平原上众多的河流,望着在田里耕耘的朴实农民,望着一处处冒着炊烟的村舍,望着远处已经清晰可见的浚仪县城,他心生感慨,江山如此多娇,怎能再让它毁于兵灾。

    .........

    成都,李系登基已经五天了,成都城依然笼罩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之中,戒严没有完全解除,但民众可以在下午的两个时辰内上街购物,也只有这个时候,城内才稍稍有点活力。

    整个城内人最多的还是南市,由于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成都民众家家户户都开始储存粮食和各种生活必需品,而这些物资只有南市才有大量供应,每天下午,南市内大量民众蜂拥而至,把各家卖生活必须品的店铺都挤得水泄不通。

    马行内也不例外,各家店铺前挤满了前来买牛买羊的民众,尽管杀牛在唐朝是重罪,但在兵荒马乱之时,大家也顾不上了,名义是买牛去耕田,实际上大家心照不宣,牛价较贵,往往是几户人家合买一头。

    千里马店前也挤满了买马的大户人家,但买马却不是为了宰杀,主要是逃跑时需要马车。

    但马匹牛羊的数量有限,绝大部分人都是空手而归,大街上到处是三五成群,心中充满了怨恨的民众。

    “你们知道吗?昨晚我家隔壁的杨慎矜府被抄了,罪名是勾结北唐,杨慎矜被抓进大牢,他夫人听说悬梁自尽了,两个儿子跑掉一个,另一个.....哎!新皇帝太狠了,无非就是名义上的彭王傅,他都不放过。”

    一伙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交换各种消息,这几天南唐的很多官员都遭遇了灭顶之灾,凡是联名支持彭王的一百三十八名官员都遭到了清算,轻则免职,重则抄家,还有很多李系李辅国的宿敌旧怨,也一并遭到清洗。

    所有人都扣上了勾结北唐的帽子,连政变后拥戴他上位的左相崔圆也未能幸免,免去一切官职,贬为庶民,礼部尚书张垍升为右相中书令,王珙改任左相门下侍中,若不是王珙秘密送了李辅国五万贯钱,他也在劫难逃。

    “杨慎矜算什么!”

    另一个老者不屑道:“宗室才叫惨呢!成都七十八户宗室听说被抄家六十几户,好多人都被抓紧大牢,估计是秘密处死,那个嗣岐王的脑袋被砍了,惨啊!皇帝手段毒辣,他怕背负弑父之名,对宗室下手了。”

    “嘘!有人来了。”

    众人不敢再说话了,只见千里马行旁的巷子里出来一辆马车,向南市大门奔去。

    马车出了南市,便一路疾行,向位于南明宫不远的晋昌郡王府驶去。

    晋昌郡王府也就是原来的嗣岐王府,现在已经被郭英义占据,成为他的新王府,这些天成都戒严,郭英义也驻留在城内,享受着拥立新皇登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不过今天郭英义却有点紧张,他刚刚接到两个情报,剑州守军传来的消息,北唐十万大军已经南下,占领了益昌县,兵发剑门关,北唐大军主帅正是李光弼。

    另一个情报是北唐大将李晟率五万军从夷陵挺进蜀中,北唐军进军迅速,大军到了奉节,而前锋已经抵达云安县,即将进入万州。

    这两个情报让郭英义俨如末曰来临,他原来还抱有一丝侥幸,北唐军暂时不会进攻蜀中,但他的侥幸破灭了,北唐军真的是全面进攻南唐,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将自己关书房内,考虑自己出路,他的姓命,他的金珠宝贝,他如花美眷们该怎么办?

    郭英义心惊胆颤,他不敢把这个情报告诉新皇帝李系,在考虑好自己退路之前,他谁都不会说。

    “大帅!”门口有亲兵小声禀报。

    “烦死我了,我说过不准打扰我!”

    “大帅,你还是看看吧!很重要。”

    郭英义有些疑惑,他的亲兵不是不知道他的习惯,还这样坚持的话,或许真有什么重要事情。

    他走上前打开门,见亲兵手中拿着一只盒子。

    “这是是什么?”

    郭英义接过盒子,盒子沉甸甸的,里面似乎放有金属,他打开盒子,顿时惊得眼睛溜圆,他立刻合上盒子,紧张地问道:“来人在哪里?”

    “就在府门外等候。”

    “快带他来我书房,等等!”

    郭英义又叫住了亲兵,叮嘱他道:“带他从侧门进来,不要让人看见了。”

    亲兵去了,郭英义回到座位,又忍不住打开了盒子,盒子里是一面金牌,刻着‘赵王’二字,背后是‘天策上将、安西节度使’,这是李庆安的身份金牌,郭英义当然知道李庆安不会在成都,但金牌出现,相当于他本人出现了。

    片刻,亲兵带来了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戴着斗笠,遮住了脸,男子将斗笠摘下,微微笑道:“郭都督,多年未见了。”

    “是你!”

    郭英义愣了一下,他忽然认出了此人,当年他当秦州都督时多次打过交道,哥舒翰手下大将施景忠。

    “你....怎么在成都?你不是回陇右了吗?”

    施景忠指了指桌上的金牌,笑道:“看到那面金牌,郭都督难道还不明白吗?”

    郭英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成都的北唐探子总头目。”

    “不错,正是我!”

    郭英义一下子又反应过来,他指着施景忠惊讶道:“我知道了,令狐飞那一箭一定是你射杀的。”

    他研究过射死令狐飞之弩箭,他得出结论,此人至少在弓弩中浸银了十年以上,才会在运动的马车中一箭射中眉心。

    现在看到施景忠,他立刻意识到了,一定就是此人。

    “没错,射杀令狐飞的人也是我!”

    施景忠非常爽快地承认了,他笑道:“难道郭帅就想和我纠缠这些小事吗?”

    郭英义连忙请他进房坐下,又吩咐亲兵,不准任何人来打扰,如果新皇帝来,就说他病了。

    施景忠显得胸有成竹,他非常佩服上将军的眼光,盯准了这个郭英义,从他掌握的情报来看,郭英义是个贪财好色、忘恩负义之人,这个人背叛李隆基、背叛李亨,他心中只有利益而无忠义,但这样的人也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怕死,他贪恋富贵财富,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怕死,从此人请自己进府的过程,他便知道,上将军的判断完全正确,要想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南唐,免除蜀中浩劫,关键就在此人。

    施景忠今天下午也接到了情报,李光弼和李晟已经同时对南唐发起进攻了,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他相信郭英义也知道了。

    郭英义又拿起金牌看了半晌,当初他就是因为受李庆安的贬斥而来到蜀中,现在北唐大军已经杀来,他还有机会吗?

    他就算能利用地利拦住李光弼,但他也拦不住李晟的大军,南唐军战斗力之弱,对付手无寸铁的小民或许还行,但要和北唐精锐之军对抗,他根本就没有半点信心。

    他叹了口气问道:“赵王殿下是什么意思?”

    “在说赵王殿下的口谕之前,我先告诉郭帅一件事。”

    “何事?”

    “贾崇瓘和南诏已经投降了北唐,郭帅就不要想去安南了。”

    郭英义脸色大变,他考虑了整整一个上午,唯一的退路就是退到安南去,在那里自立,但贾崇瓘和南诏投降北唐,把这最后一条退路也堵死了。

    再无退路可走,郭英义像个泄气的皮球,彻底失去了信心。

    “你说吧!赵王殿下的口谕是什么?”

    “赵王殿下给郭帅三条路,让郭帅自己选择。”

    郭英义恢复了一点精神,连忙点头,“施将军请说!”

    “第一条路,也是上策,郭帅立刻率军投降北唐,严肃军纪,并捉拿伪帝,控制住成都,使南唐之战兵不血刃结束,事后,殿下可封你为益州大都督,不动你家财。”

    益州大都督虽然品级高,但真正权力在剑南节度使手上,大都督只是虚职,属于养老官,也就是说李庆安给他名和利,但不给他实权。

    郭英义暗叹一声,“那第二条路呢?”

    “第二条路,也是中策,如果郭帅不能立刻投降,还是要和北唐军一战,但郭帅只要严肃军纪,不准侵犯平民,这样的话,殿下会饶你一命,放你回故乡养老,你的财产也给你保全。”

    说到这,施景忠微微笑道:“郭帅还想听下策吗?”

    “不!不要再说了。”

    郭英义慌忙摇头,他知道下策是什么,就是他的小命不保,钱财没收,无论如何他都不会接受,没有了小命,他拿钱财做什么,没有了钱财,他也不想活了。

    郭英义沉思了半晌,他只能从第一和第二条路选择其中一条,尽管李庆安的条件还算优厚,但事关重大,他必须要谨慎考虑。

    “我想知道,何以证明这是赵王殿下的原话。”说到底,他还是有点不相信施景忠。

    施景忠指着桌上的金牌,“以这面金牌可以证明。”

    “金牌只是证明赵王有话给我,但不能证明就是你说的这些,不是我不相信施将军,万一你记错一点点,事关我身家姓命,我不得不谨慎。”

    施景忠也有准备,他取出了李庆安亲手写的鸽信,递给他笑道:“这是赵王殿下的亲笔信,可以给你。”

    郭英义慢慢展开鸽信,字很小,他也不知是不是李庆安的亲笔信,只见上面写着:‘持我金牌去见郭英义,可提以下三策,一........’

    果然是真的,郭英义长长吸一口气道:“让我想一想,想一想!”

    “可以给你时间考虑,但必须立刻解除戒严。”

    “没有问题,我这就下令解除!”

    ............

    (未完待续)